谋定而后动

在“年头”投行有一个习惯,会对来年(2022年)做一个【预测】,就像我们做新年计划一样。 以前我不觉得这有多重要,直到有一次与一位前辈交流,他告诉我:“如果你的方向对了,你不仅能获益,还能将你的竞争对手甩开几条街;如果你的方向错了,那么你每天都在努力的犯错。”

在“年头”投行有一个习惯,会对来年(2022年)做一个【预测】,就像我们做新年计划一样。

以前我不觉得这有多重要,直到有一次与一位前辈交流,他告诉我:“如果你的方向对了,你不仅能获益,还能将你的竞争对手甩开几条街;如果你的方向错了,那么你每天都在努力的犯错。”

.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回顾一下2021年所发生的事情,再来聊一聊,我们对2022年全球股市与国内股市的展望。

.

src=http___img2.jiemian.com_101_original_20151216_145024366390982800.jpg&refer=http___img2.jiemian

    

.

.

.

2021年全年回顾】

.

2021年因疫苗的落地,使“中国增长”率先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逐步走向“新常态”,而这一背景深刻影响中国及全球2021年经济与市场的表现。 

.

A:

2021A股分阶段的“交易主线”切换频繁。其中,制造业的优异成长表现,更多的取决于宏观环境和结构景气。而内部分化,产业趋势、盈利和政策因素,使市场进一步聚焦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光伏和半导体等制造成长领域,成为领涨全年的板块。 

.

但是,A股虽然对“稳增长”逐步形成市场共识,却受到短期经济下行的压力、疫情反复和中美关系边际变化等因素影响,市场表现较为低迷 A股整体估值处于全球中偏低的水平。

.

港股市场:

2021年的港股,在中国增长压力、美国政策收紧预期对流动性的影响、国际形势、政策预期,对港股带来了综合影响。

.

.

外资流入:

2021年的北上资金流入超过4300亿元,创下了至开通以来最大年度净流入。其中,外资对于中国制造业的配置明显提升。外资如此大规模流入的背后,一方面可能反应了中国上市公司仍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资产之一;另一方面也反映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逐渐认可,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仍坚持对外开放的方向,也创造了相对有利的环境。 

.

.

微信图片_20220113171127

.

.

全球市场:

2021年各个资本国家对疫情应对、疫苗接种与疫后复苏节奏来看,发达市场整体表现更好 ,因为发达国家疫苗落地更快,经济恢复更充分。 

.

美国>中国台湾>印度>法国>欧洲>俄罗斯>日本>A股>韩国>巴西>港股

(发达市场权益跑赢新兴市场)

.

另外,美股在2021年出现频繁的风格轮动,价值板块稍好于成长,而能源、原材料和金融领域领涨了市场。

.

缩表:

美联储发出“缩表”信号(收紧流动性、控制通胀),将推高长端(长期)利率。美联储FOMC会议纪要公布以后,美债利率加速上行,市场对美联储加速收紧流通性的预期加强。 

.

.

.

src=http___www.seatonegroup.com_uploadfiles_site_editor_607e2a0223587.jpg&refer=http___www.seatonegroup

.

.

2022年全年预测】

.

疫情:

尽管目前新变种病毒Omicron传染性较高,但致命性相对较低, 引发重症的几率较小, 病毒变得溫和,有助于加速疫情完结,逐步解封的政策曙光再现。这对于解决全球供应链问题有正面的帮助。

.

A:

与海外相比,A股受疫情影响较小,中国政策逐步趋松,而中国的产业升级(产业自主、专精特新、碳中和等)也是“方兴未艾”,未来的可能性是「机会>风险」。

.

泛消费领域:

2022年受疫情影响的可能性较小,中国已纠正了发展失衡、坚持房住不炒、完善社保和养老体系等举措,对释放的「消费潜力」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

.

u=4213337803,3581117302&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

      

.

.

.

债务:

我国目前的经济周期与海外经济周期错位明显,海外流动性收紧主要是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而我国外债比例较低,储蓄率较高,外债问题是可控的,而海外流动性收紧,对我国利率的影响可能相对有限。

.

另外,在过去10年,预测国内债务爆破的声音,从未停息。无论是地方政府债,还是企业债(:房产企业债务)一直都备受关注。然而,目前中国在放水上仍然相当克制: 一直保留子弹。所以,国内债务问题并不悲观。

.

加息:

坊间预测联储局将于今年加息三次,后年再加息四次。但我们认为,推测加息步伐, 言之过早。

.

总结

2022年的全球股市我们持“乐观”态度。即便外部有扰动,中国仍是全球成长机遇最好的市场之一。

.

.

微信图片_20200423142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