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香港,我已经快3年没去了。最近一次了解香港的情况,还是听香港资深投资专家~黄濬James老师的分享而获得。

.
在分享中,黄濬James老师有提到,根据1997年香港回归,与英国签订的协议中,中国承诺香港可以“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而今天的香港“资本主义制度”保持了, 也成为世界“顶级” 金融中心; 有了祖国的背书,香港也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
虽然在过去的25年里,香港在祖国的荫庇下, “一国两制”成功落实, 但经济增长却停滯不前。据了解,香港GDP从1997年相当于内地的18%,下降到2020年的3%。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

.
.
.
据了解,在1997年香港“外资”就占一半的市场, 而如今,“中国公司”占港股市值就有80%左右 。 这都源于中国过去20年的崛起, 为香港带来巨大裨益, 成为内地公司筹集资金和外国企业进入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门户。
.
有人认为香港在过去25年里,以“国际金融中心”引以为傲,过度依赖中国,产生自满,这将是“糖衣毒药”。如果未来还不改变,香港就只剩下“国际金融中心”的美名。
.
回顾香港的“传统产业”即金融、地产和部分高端服务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足以支撑香港继续高速发展。尤其是面对国外的竞争,只会对香港的传统行业造成较大冲击。
.
那么,同样是亚洲四小龙的台湾、韩国、新加坡,它们的国际竞争力又是怎样呢❓
.
.

▲ · 台湾
放眼全球半导体产业,我国台湾以台积电、日月光、联发科为代表的半导体公司都是全球名列前茅。而在台湾GDP当中,将近20%都来自于「半导体产业」。
.
当然,这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台积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台积电在晶圆代工领域的市场份额高达53.6%,遥遥领先于三星(16.3%)、联华电子(6.9%)、格芯(5.9%)等一众国际知名公司,其中28nm芯片的晶圆代工更是拿下了全球75%的营收份额,令人惊叹。
.
随着5G、新兴消费电子、汽车电子、AI、物联网等下游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兴起,全球对芯片等半导体产品的需求还会继续增加。
.
然而,随着地缘政治风险的拉高,如今“台积电”面临最大的挑战不再是单纯的研发制造、制程升级,而是如何在政治角力中,继续维系优势地位。
.
.

.
.
.
▲ · 韩国
韩国,一个国土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人口5164万人的国家,经济很发达。在汽车制造、电子、半导体、造船、钢铁等领域都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
· 「汽车制造领域」
韩国是全球第五大汽车生产国,汽车工业水平达到全球前列,知名企业有“现代”和“起亚”,其中“现代集团”是韩国5大财团之一,旗下企业包括现代重工、现代汽车、现代摩比斯等,主要涉及领域有:汽车、重工、汽车零件、半导体和船舶建造,同时它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制造厂,实力强悍。
.
· 「半导体领域」
“三星”生产额常年位居全球第二,内存生产额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三星也是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半导体企业,在内存、系统、芯片领域,三星都拥有绝对优势和最顶级的生产设备 。
.
另外,SK海力士也是全球第三大DRAM制造商,半导体产量位居全球第五,涉及领域包括电子、汽车、自动化。
.
· 「钢铁领域」
钢铁产业也是韩国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是机械、造船、汽车、建筑以及其他产业的重要保障。
.
· 「造船领域」
韩国是全球公认的造船强国,特别是在LNG船制造领域,韩国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日本占据全球20%的市场份额,中国只有10%,据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LNG船订单共有70多艘,仅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大宇造船三大造船厂就拿走66艘,由此可见,韩国在LNG船的建造上处于垄断地位。
.
虽然韩国土地狭小,资源匮乏,但是能得到美国的帮助,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和对人才的重视,尤其是韩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位居全球第一,所以才使得「韩国的制造业」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

.
.
.
▲ · 新加坡
新加坡是亚洲的发达国家,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协(ASEAN)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 成员经济体之一。
.
世界经济论坛(WEF)2019年发布的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新加坡超越美国,雄踞全球第一。其中基础设施、经济稳定、金融市场以及健康这几项均获得极高的评分,被评为全球最适宜做生意的国家。
.
.
说起新加坡其实与香港有太多相似之处,比如: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密度高、人均GDP高、沿用普通法系、低税收、以第三产业为支柱、是全球闻名的商业与金融中心等。但新加坡有它的独特优势。
.
· 「地理交通」
占据马六甲海峡关键位置,是天然的世界航运中转站,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
比如,从新加坡到达东南亚任何一个主要城市只需不到4小时 ,对于想要在东南亚开展业务的跨国企业来说,新加坡是他们的首选。
.
· 「政策优惠」
新加坡的“公司税税率”在全球范围算比较低的。香港的企业税率为16.5%,新加坡则为17%。表面上,香港更胜一筹。但新加坡对于促进跨国公司在当地设立办事处与区域中心十分上心,使得局面有所不同。
.
比如,新加坡为凸显“经济发展的差距”专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优惠」,包括:区域/国际总部计划(IHQ/RHQ)、特准国际贸易商计划(AITS)等。也就是说,在17%的基本企业税之下,只要企业在新加坡设立国际总部或区域总部,就按照10%至15%的税率缴纳企业税。所以,新加坡政府为跨国公司「量身定制」的税收优惠,得到很多人的偏爱。
.
· 「人才吸引力」
2021年,新加坡的“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位列全球第二,亚洲第一。
.
目前,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业,正位于新的增长风口。新加坡致力于将自己打造为「亚洲金融科技中心」。
.
要实现这一前瞻性计划,就需要在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上下功夫。
「在引进人才方面」,新加坡极力吸纳金融、科技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专门推出针对科创领域专业人才的Tech.Pass签证,申请程序十分便捷。
.
「在人才培养方面」,新加坡有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排名分别为11和12。
.
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方式,新加坡将打造出强大的高技能人才。
.
.
.
.

.
.
.
通过对亚洲四小龙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在「科创领域」拥有或打造自己的竞争力,而研发经费的持续投入和人才的引进也是保持竞争力的核心。
.
那么,对于香港的发展「定位」又是什么呢❓
.
其实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化中十分明晰:
国家全力支持香港提升
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
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4个传统中心)
.
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4个新中心)
.
使香港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作为内地“引进来”窗口和“走出去”桥梁的作用,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促进国内国际要素循环和市场联通,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增强香港发展动能、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

.
.
既然香港具备各种优势,为何「科创产业」并未蓬勃发展❓
.
一方面,香港要发展科创产业,首先要“优化土地”和“人才政策”,需要释放更多土地,才能拥有产业用地,解决住房问题,吸引更多人才来港。
.
另一方面,香港经济“空心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香港年轻人发展空间缩小,努力与收益不成比例。
.
所以,香港要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首要任务便是将粤港澳三地的创新链、产业链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将提高大湾区产业发展的含金量,从而推动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创科中心和高端制造业双重“加持”之下,未来的大湾区将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只有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多的要素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探索解决经济转型、产业培育、住房供给、就业优化、养老助贫等诸多内部问题,为香港创科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
.

.
.
◆ 总结
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 我的观察
香港政府在积极培养“香港年轻人”对祖国的爱国情怀,积极引导“香港年轻人”参与大湾区的蓬勃发展,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从而有效解决本地的就业、住房、人才储备、经济转型、产业培育等问题,进一步推动香港未来的发展
.
台湾、韩国、新加坡,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人才的重视」和「科研经费的持续投入」,是保障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核心
.
.
◆ 这事与你有什么关系?
请抓住机遇,未来的大湾区机会无限
.
.
.
(独到见解·不同视角·尽在金融财濬)
谢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次再见!
.
.

.